“缺货”的商品第二天还有货吗?直播间“强行
发布时间:2025-10-21 12:19
“仅剩500份订购!”然而第二天,《法纪报》记者发现,宣称“售空”的产品仍在销售,且库存充足。这并非特例。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卖家、主播通过伪造网络销售、互动、人数等数据,刻意制造“热销”假象,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修改了后端库存以创造这种错觉。 10月12日晚上8点,在直播平台的美妆直播间里,主持人穿着一身闪闪发光的西装,涂着粉底液走到镜头前。直播间显示的在线人数持续在“2万人”至“3万人”之间波动。突然他开口了。 ``家人!这款粉底只有2000块,今天能坚持12个小时,还不掉。”一时间,评论区充斥着“我已经用了”的留言。它”、“能不能便宜点?”时不时还有“上次买过,很好用”、“这是轮毂专家推荐的必备单品”之类的评论。后台,主播提醒:“仅剩最后500单,请多多包涵。”如果您还没有下订单,请抓紧时间。原价又是299元,现在是159元了!”他还举起手机显示库存数据,说道:“你看,居然只剩下500单了。大家赶紧下单吧!”几分钟后,主播宣布该商品“售空”,并提供下一款。此时,记者确认该商品已不再购买。但第二天,记者发现,据说缺货的粉底液库存充足,正常在直播间以同样的价格出售。 北京的一所大学g、曾在直播基地实习过。我也参加过服装直播队。每次直播前,实习生们透露,他们都会分工合作,比如整理商品上架、留言互动、吹号号营造气氛等。 “我主要负责后台库存的调整,当主持人说:‘仅剩100单’时,我就把库存从1000单、500单改为100单。当主持人喊‘秒空’时,我直接将库存改为0。如果有必要,我会再更改一次,制造补货的假象。”赵鑫说。他发现,一些消费者普遍存在从众心理。 “当他们看到一件商品几乎脱销,而且有很多人订购时,他们也会这样做。仅仅说已经售出一些订单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记得有一次,主持人声称已经售出了“600 份订单”的连衣裙,但实际上只卖出了30个左右,其余都是虚拟订单。 “除了服装之外,美妆、快速消费品等品类的数据造假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赵鑫注意到,在一些转单群里,明确标明了直播间转单工作的费用,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他告诉记者,直播间的互动、点赞、在线人数等数据都可以手动操控,但她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个环节,对具体操控了解有限。 “数据焦虑”助长造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直播电商行业的“数据焦虑”是假货泛滥的关键原因之一。直播带货的商家李先生告诉记者,平台的推荐机制非常依赖“流量数据”和“销售数据”。人数在线人数以及直播间的互动率(评论、点赞、礼物等)直接影响平台的流量分布。 “如果直播间达到一定人数,转化率好,平台推荐的话,实际观看人数自然会增加。”李先生说。这种焦虑也延伸到了一些企业与主播的合作上。负责珠宝行业的张先生表示,选择主播时首先看的就是“过往销售数据”。“如果主播每场能卖5000台,坑费(产品listing) 电商直播中卖家需要向主播支付的费用(获得在直播间展示和推广产品的资格)自然会更高,但如果主播每场能卖5000件,如果他只能卖件,佣金就会低很多。”李告诉记者,为了增加知名度,他为自己购买了个性化套餐。连续三天。去年购物节,每天投入数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从2000人增加到12万人,坑费也从每场比赛5万元增加到8万元。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品页面也存在类似问题。某电商平台上的服装零售商透露,每月都会委托一家刷单公司进行“数据优化”。主要是提高“浏览量”和“追加购买量”。 “比如,一件衣服的每日浏览次数从50次增加到500次,追加购买次数从10次增加到80次。平台将其识别为‘潜在单品’,并给予更多曝光。当实际买家确定‘很多人想看它’时,他们更有可能下​​单。”零食商李先生坦言,平台对快速消费品的推荐逻辑是:“嗨销量越大,曝光度就越大。”他举了坚果礼盒的例子,上架后,他以每单4元的价格下单了5000颗,总共2万元。“刷完后,平台进行‘新品推荐’,实际销量很快就达到了每天300单,半个月就收回了资金。”灰色产业链明确标明了价格。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有直播电商指出,造假数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互动”、“销量”、“数据”等环节。记者调查发现,“互动”环节可以让刷单公司及相关软件提供个性化服务。一家刷牙公司提供的待遇包括每小时30元的“基本互动套餐”(随机评论、点赞)(更多 超过 5,000 条评论或点赞)。“定制互动套餐”(指定评论内容,模拟真实用户问题)150元/小时。 “我们的评论风格与直播内容相匹配。例如,如果我们销售口红,我们会发布诸如“这种颜色看起来白色吗?”之类的内容。以及“它有多耐用?”如果我们卖衣服,我们会发布这样的信息:“如果我身高 160 厘米,我应该穿什么尺码?”和“你有药吗?”创造更真实的互动。”一家牙刷公司的客服人员说道。还可以使用相关软件,自动发布评论和您设置的交互语言。这类软件需要按月付费,价格从9.9元到几十元不等。“促销”有两种。一是“空单促销”,代理商使用虚拟账户下单,不付款,直播结束后取消订单,制造“高销量”,还有“空单促销”。另一个是“实际成本支付”” “刷单公司通过实体支付方式下单,卖家通过社交账号退回货款。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但避免了订单取消的风险。例如,首刷公司客服人员发来的价目表显示,电商平台上的“实际物流刷单”(即有真实快递单号、无实物产品)每单3至5元,且“空包”。 “刷单”(无实物、假款式)每单收费1.5-2元。如果平台审核严格,单价可以达到8-10元。有的店家不仅把刷子委托给别人,而且还“听命行事”。一家工艺品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要求员工和朋友使用“内部优惠券”下订单。椅子售价999元。我们制作了一张500元的“内部优惠券”。员工使用公司下单并支付499元。然后给员工汇了499元。这和不花钱是一样的,但是又进行了一次“销售”,无形中增加了曝光度。 “‘数据’的造假更加隐蔽。一家刷单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人在线观看一小时”的直播间费为0.5元,“直播观看”记录为1000人20元。为了避免被平台发现,刷单公司对互动频率进行监控,比如每10分钟发一条评论,每10秒点击“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