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新生夏英伟在收到北京邮电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大学预科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在线学习的开课通知。课程以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引起了第一次接触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夏英伟的极大兴趣。 “我了解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也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有了很好的了解。”以“大学预科人工智能”作为学期第一门课程,是北京邮电大学推进通用人工智能教育的典型。早在2020年,学校就在人工智能系开设了必修的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经过五年的反复更新,《人工导论》智能课程已成为北京某大学的人工智能通用课程。共有三个版本:科学/工程版本、管理版本和艺术/体育版本,每个版本都根据每个领域的特点进行了定制。除了打造课程之外,北京邮电还有一批致力于利用科技重塑教育与教学联系的师生。 2022年开始,在北京研究生大学长期副教授许童的带领下,“马商”、“初法”等智慧教育平台正在陆续开发。 “与传统的‘解释-实践-解释’模式相比,‘检索’和‘初步发布’并不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而是通过问题分析、要点等多重提示,鼓励学生逐步独立解决问题。”徐童说。近三年来,该平台已陆续部署服务国内外500多所大学,提供220余门课程,服务超过5万名师生,生成超过100万条AI问答。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构建了数字化教育应用阵列。 “智能技术已成为重塑教育方式的强劲动力,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转移到能力发展、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改革。”他说,目前已启动“工科”等六大项目。北京邮电大学个性化化学、差异化教育、智能化科研、精细化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教育生态圈逐渐显现成效。数智教育生态系统不仅会运行在云端,还将融合在空间中。走进未来的学习楼盘高度互动、多模式的智能教室提供无限的教育可能性。教师可以灵活切换“讲座→研讨会→项目→路演”等多种教学场景。学生可以实时“进入”芯片结构、卫星轨道和通信网络,探索虚拟环境并与之互动。 “这个超过6500平方米的学习空间不仅改善了物质环境,也将教学理念变为现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刘义通第一次来这里授课时,感慨道:“每一个设计都带来创新,每一个空间都激发交流。”今年9月,北京邮校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纪念建校70周年。讲述学校的办学历程,再现一代又一代北京邮递员在红色传播的征程和网络的力量下的脚步。从 n将人工智能课程通知发布到覆盖全校的智慧教育平台。从在线虚拟互动课堂到物理增强的未来学习空间,北京邮电大学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教、学、研、创”教育链条。数据显示,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加入大型互联网企业。建造。 “数智教育不仅提高学生能力,而且精准匹配个人兴趣和国家需求。”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徐梅表示,学校将以数智教育为突破口,以构建未来学习为新事业,构建可落地、可认可的数智教育生态圈,为建设国家数字智慧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教育和网络方面做强。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9日第06页)